行业标准
新闻动态

【国内新闻】美国管制氧化镓?无需过度恐慌

日期:2023-03-14阅读:279

      美国新一轮出口限制涉及3纳米及以下芯片的设计工具,以及业内尚未大规模量产的氧化镓和金刚石衬底。目前看来,这些似乎未对国内产业立刻产生巨大影响,但美国的目标是将中国的芯片技术,锁定在与先进技术相差几代的水平上。

      而由于上述技术也涉及到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让美国限定中国发展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认为,现在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尤其解决设备和材料的全产业链问题。

 

      在紧张的大局势下,一则美国断供EDA软件的消息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一时之间,风声鹤唳。但我们了解到,该说法并不准确。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网站在8月12日发布了一项规定,对四项“新兴和基础技术”出台了出口管制措施,该规定将于8月15日生效。这四项技术有三项涉及先进半导体,包括两种材料和一个工具,分别是氧化镓(Ga2O3)和金刚石,还有一种ECAD软件,用于开发具有GAAFET结构的集成电路。除了这三项外,另一个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增压燃烧(PGC)技术。

除了软件,材料也被盯上

      在美国商务部的限制名单里,除了EDA软件,还涉及两种半导体材料,一个是氧化镓(Ga2O3),另一个是金刚石衬底,两者都属于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这类材料有望在更严酷的条件,例如更高的电压或更高的温度下工作。

      这些材料还在研发中,并没有大规模产业化,而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但这些材料制造的芯片将更适应新能源、电网储能、通信等多个工业环境,因此也变得非常敏感和重要。

      资深人士告诉我们,以新能源车为例,目前小鹏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北汽极狐等新能源车企,已经布局800V快充技术,陆续在2022前后量产。根据报道,采用了快充技术后,充电5分钟,小鹏汽车的续航可以达到200公里,而比亚迪的续航可以达到150公里。而这些快充技术中可以使用氧化镓材料做的功率器件。

      在电网领域,现在也是非常期望利用氧化镓的耐高压、低成本潜力。比如,去年,美国德州供电系统突然出现问题,再加上大雪天气,导致大面积断电。当时“微电网”这个概念被提及,即当电网出现问题的时候,微电网可以满足附近区域的正常供电,它的能量来自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储能和转换。而转换所需的关键开关器件,目前是用氮化镓、碳化硅等材料做的。

      但这些材料的生产成本很贵,占据了开关器件的40%到60%,本身也很难再降低。这就给了其他材料一个机会。而氧化镓有望实现低成本的器件,业内也在进行研发。

      “因为美国刚出台这个政策,它封锁到什么程度,以什么形式封锁,我们还不是很清楚。综合来讲,对科研和产业会有影响。”上述资深人士说。

      针对美国出口限制新政,一位资深行业从业者告诉数智前线,当务之急是沉下心来,对产业进行全面梳理,主要是设备材料这两方面,无论是按照工艺节点,还是按照用途,亦或是按照类别,找到问题所在。

      “如果我们能把28纳米的设备全产业链国产化,包括它的核心部件、元器件、材料,以后10纳米、7纳米都会逐步实现。”上述人士说,这些年的投入仍然有些分散,有时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上述人士表示,包括EDA工具,根据报道,美国有企业采用90纳米设计的堆叠芯片,基本已经实现7纳米的性能。但国内在堆叠芯片的设计工具上还需要突破。堆叠工具要解决不同器件结构的仿真,这些器件的参数模型不一样,工具就不一样了,需要融合。

      尽管美国的这一轮管制,目前看来似乎没有对国内产业立刻产生巨大、实质性的影响,但美国打压的范围越来越广,限定中国发展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在上述人士看来,中国需要沉住气,依靠巨大的市场需求,把基础夯实的同时,进行高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