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
新闻动态

【产业新闻】 关注现在或行至未来?多方企业和机构正汇聚氧化镓行业!

日期:2023-12-15阅读:238

让全球科创“候鸟”成为常客,广州南沙设立琵鹭人才基金

        琵鹭人才基金发布活动当天,广东量术科技(筹)、耕海科技(广州)、广州芯里钠储能科技、中析生物信息、拓诺稀科技5家由境内外科学家领军的项目进行了路演。

        记者采访了解到,路演项目覆盖了量子计算机、海洋生物科技、超低温高倍率电池技术、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室自动化、第四代宽禁带半导体-氧化镓外延技术等世界前沿技术领域,且都是新近落地南沙,或是与南沙刚刚达成合作意向。

        广东量术科技(筹)是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冯芒教授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的首个科研转化成果。今年下半年,冯芒团队在南沙建成了广东唯一拥有四个纠缠量子比特的离子阱量子计算机技术平台。“我们是一个处在超冷环境的实验室,但是经常有人来,大湾区有很多合作意向单位,这是大湾区做科研转化的优势。基于平台,我们将聚焦生物科技、化学材料、金融分析、轮船制造、大数据等多个行业领域的量子技术产业应用。”

        8月初,南沙科金控股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约,计划3年内支持培育孵化港科广5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本次路演的耕海科技(广州)、拓诺稀科技就来自港科大。拓诺稀科技首席技术官廖逸民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目前在香港、南沙两个实验室同步推进研发,立足在南沙,我们可以和周边包括佛山、东莞的很多半导体企业能够形成一个集群效应。”

 

鲁东大学:聚焦“四化”,服务集成电路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二、亮化研究特色,引领学科内涵发展。

        一是立足学科和社会需求确立研究方向,形成研究特色。聚焦集成电路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需要,凝练并重点打造了集成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与片上系统设计、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等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以半导体材料设计及器件制备研究为基础,以光电探测器芯片工艺研发和片上系统设计研究为核心,以新型X射线探测器系统产业化为导向的研究特色。二是加强基础研究,注重源头创新。整合学科资源,对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深紫外探测器、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芯片等前沿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建成MOCVD研发平台,开展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电子材料生长及器件研发攻关。三是搭建研发平台,深入推进产业化。依托山东高校半导体器件与光电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高校光电探测器特种芯片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成全国高校唯一的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研发工艺线,推进X射线二维成像探测器和新型三维电极硅探测器高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

三、深化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集成电路人才。

四、转化科研成果,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2023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拟受理项目(团队)公示

        2023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工作已结束,共有422个项目(团队)申报。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工作要求,中国电子学会奖励工作办公室(下称学会奖励办)组织对提名推荐项目(团队)进行了形式审查。现对拟受理的388个项目(团队)予以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