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论文】注入 β-Ga₂O₃ 中的Yb的晶格恢复与光激活
日期:2024-11-08阅读:170
近期,由波兰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Materials发布了一篇名为Crystal Lattice Recovery and Optical Activation of Yb Implanted into β-Ga2O3(注入 β-Ga2O3 中的Yb的晶格恢复与光激活)的文章。
摘要
β-Ga2O3是一种具有超宽带隙(Eg~4.8 eV)的半导体,适用于包括光电子学在内的多种应用。未掺杂的Ga2O3在紫外光范围内发光,并可以通过稀土掺杂剂调整至可见光区域。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研究了在(-201)方向的β-Ga2O3晶体中注入镱(Yb)离子后的晶格恢复,注入剂量为1 × 1014 at/cm2。通过在不同温度和环境下的后注入退火,探讨了β-Ga2O3晶体结构的恢复和Yb离子的光学激活。
离子注入是一种著名的材料掺杂技术,尽管它有许多优势,如能够在超过溶解度限制的浓度下引入掺杂剂,但也会对晶格造成损伤,从而显著影响材料的光学响应。在这项工作中,利用沟道化卢瑟福背散射光谱(RBS/c)结合McChasy模拟,研究了β-Ga2O3:Yb晶体中的注入后缺陷及其转变,以及热处理后的晶格恢复情况,同时测试了材料的光学响应。研究表明,在700–900°C的退火条件下,晶格得到部分恢复,但当退火温度超过800°C且时间超过10分钟时,会伴随Yb离子向表面扩散的现象。500–900°C的高温注入有效限制了晶格的注入后损伤,但并未导致Yb离子的强荧光发射。这表明晶格的恢复并不足以在室温下引发强烈的稀土光致发光,而与其他测试环境相比,氧气退火有利于实现强烈的红外发光。

图 1. β-Ga2O3晶体结构示意图,以及镱离子注入间隙位点后受损的β-Ga2O3
DOI:
doi.org/10.3390/ma1716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