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论文】湖南科技学院研究团队探究掺杂3d过渡金属的二维 Ga₂O₃ 的作用
日期:2024-11-29阅读:175
近期,由湖南科技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Materials发布了一篇名为Roles of Impurity Levels in 3d Transition Metal-Doped Two-Dimensional Ga2O3(掺杂 3d 过渡金属的二维 Ga2O3 中杂质水平的作用)的文章。
摘要
掺杂工程对基础科学和新兴应用至关重要。尽管过渡金属(TM)掺杂剂在调节块体Ga2O3的磁性和导电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对掺杂二维(2D)Ga2O3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仍然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U方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探讨了3d TM掺杂的2D Ga2O3体系中的杂质能级变化。结果表明,钴(Co)杂质倾向于掺入四面体GaII位点,而其他掺杂剂则更喜欢方锥形GaI位点。此外,Sc3+, Ti4+, V4+, Cr3+, Mn3+, Fe3+, Co3+, Ni3+, Cu2+和Zn2+是能量上较为有利的电荷态。重要的是,根据缺陷形成能和局部态密度(PDOS)判断,电导率发生了从n型到p型的转变,阈值为铜元素,表明在3d TM族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掺杂向孔掺杂转变。此外,详细研究了方锥形和四面体配位晶场效应下的自旋构型,观察到从高自旋到低自旋的转变。随着3d TM掺杂剂原子序数的增加,氧离子对总磁矩的贡献显著增加,这与电负性效应有关。此外,大多数TM掺杂剂形成的3d能带位于费米能级附近,这对从紫外光到可见/红外光的吸收区域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结果为设计用于光电和自旋电子应用的2D Ga2O3提供了理论指导。

图 1. 从(a)立体图和(b)侧视图看 3d TM(Sc、Ti、V、Cr、Mn、Fe、Co、Ni、Cu、Zn)掺杂的二维 Ga2O3 结构模型。O 原子和 Ga 原子分别用较小的红色球体和较大的绿色球体表示。用 TM 原子替换的 GaI 和 GaII 掺杂位置分别用蓝色和品红色表示。(c) 用 PBE 和 HSE06 函数计算的完美二维Ga2O3 单胞的能带结构。在 PBE 函数下,完美二维 Ga2O3 单元晶胞的 (d) Ga-4s 轨道和 (e) O-2p 轨道的轨道推算带状结构。高对称点分别为 G (0, 0, 0)、X (0.5, 0, 0)、S (0.5, 0.5, 0) 和 Y (0, 0.5, 0)。

图 2. 在富氧条件下,不同 TM 掺杂二维 Ga2O3 结构的 (a,b) 缺陷形成能量计算结果。
DOI:
doi.org/10.3390/ma1718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