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论文】钆掺杂对 β-Ga₂O₃ 结构、形态、振动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固态燃烧法
日期:2025-03-24阅读:64
由印度喜马偕尔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Ceramics International 发布了一篇名为 Effect of gadolinium doping on the structural, morphological, vibration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β-Ga2O3: A solid-state combustion approach(钆掺杂对 β-Ga2O3 结构、形态、振动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固态燃烧法)的文章。
摘要
该项研究首次采用固态燃烧法合成并全面表征了钆(Gd)掺杂 β-Ga2O3 纳米颗粒,Gd 掺杂浓度分别为 1%、2% 和 3%。目前尚无研究报道使用此方法成功合成 Gd 掺杂 β-Ga2O3。X 射线衍射(XRD)分析证实了单斜晶相结构的保持,同时发现 Gd3+ 离子的引入导致衍射峰展宽、强度降低,并向较高的 2θ 角度偏移。通过 Scherrer 公式和 Williamson–Hall 分析表明,这些变化归因于晶格应变的增加、晶粒尺寸的减小以及由于较小的 Ga3+ 离子(0.62 Å)被较大的 Gd3+ 离子(0.93 Å)替代所引起的结构畸变。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形貌分析显示,所得纳米颗粒呈现多分散性,形状不规则,且粒径随 Gd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能量色散光谱(EDS)确认了 Gd 离子在 β-Ga2O3 晶格中的化学计量掺杂。拉曼(Raman)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表明,掺杂导致峰强度降低、峰展宽,并向高波数偏移,表明晶格畸变和应变的增强。紫外–可见(UV–Vis)光谱测量显示,β-Ga2O3 的光学带隙从纯相的 4.6 eV 降至 1% Gd 掺杂时的 4.11 eV,而在 2% 和 3% 掺杂时分别略微增加至 4.16 eV 和 4.18 eV。这一带隙变窄归因于能带中引入的缺陷态,使得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降低。光致发光(PL)光谱揭示了 400–600 nm 范围内的宽发射带,并通过峰分解发现蓝光和绿光区域的主要峰,对应于氧空位(VO)和镓空位(VGa)等缺陷态引起的辐射复合。研究揭示了 Gd 掺杂对 β-Ga2O3 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影响,并表明其在紫外光探测器、发光器件及其他光电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ramint.2025.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