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新闻】氧化镓创新进阶,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日期:2025-05-15阅读:20
企业资讯:晶翔光电创新赋能 引领新显产业升级

福建晶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晶翔光电)自2021年落户武平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来,便展现出蓬勃生机,快速成长为行业技术标杆。公司现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3650平方米,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技术支持,联合共建“单晶材料中试基地”,致力于高端晶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晶翔光电以创新驱动发展,致力于成为国内外领先的功能晶体材料供应商,为光电产业与半导体技术进步贡献卓越力量。公司核心产品氟化物晶体广泛应用于高端镜头、光学腔镜、波片、光栅、激光介质、光刻机光学系统的高透紫外镜头及整流罩等领域,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同时,公司聚焦新型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氧化镓的研发,该材料凭借优异的导电性、光学性能、热稳定性及耐高电压特性,成为高功率电子元器件小型化的关键材料。目前,公司正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合作推进“高质量氧化镓单晶生长与衬底基片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突破硬脆材料加工技术瓶颈,为行业提供高性能解决方案。
在新材料领域,晶翔光电攻克了氧化镓这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的加工难题,良品率持续保持在行业领先标准。公司研发的新材料及新能源领域的高质量产业项目,对我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对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氧化镓材料因其优异的耐高电压特性和热稳定性,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功率器件制造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公司技术团队针对氧化镓硬脆、易解理的特性,通过系统研究抛磨介质及加工参数,实现了高表面质量衬底基片加工技术的重大突破,引领新型显示产业升级,并获得福建省科技厅STS项目立项支持。

氧化镓作为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光学性、热稳定性、耐高电压性以及宽带隙特性,目前已在智能电网监测设备中完成验证测试,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以氧化镓为材料制成的功率器件,在性能、成本、应用范围等方面优于碳化硅、氮化镓所制成产品,随着需求升级,氧化镓有望逐步替代碳化、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我们就像雕刻时光的匠人" 晶翔光电赖金峰总经理形象地描述道,"通过攻克氧化镓硬脆特性的技术难关,在晶体加工的微观世界里精雕细琢,最终实现了衬底基片加工技术的重大突破。"这番话语,恰似对这家创新型企业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生动诠释。
政策导向:半导体赛道领跑,为青岛未来产业筑基
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青岛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优先发展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交叉前沿领域细分赛道。
《方案》明确了青岛未来产业发展目标——到2027年,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网络、孵化培育链条、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重点企业和领军人才。围绕未来产业谋划布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10家左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共性通用技术等50项左右,全面提升体系化创新力。集聚30家左右专精特新、瞪羚、隐形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引育一批未来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形成技术研发优势,打造30个左右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和20个左右标志性创新产品。加快打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规划建设4个左右未来产业专业园区,在制度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探索先行。
《方案》提出,优先发展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材料、卫星互联网八大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其中,在太赫兹方面,重点开展宽谱、高功率太赫兹源等功能器件的研发,突破太赫兹光谱、成像与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在海洋电子信息方面,突破海洋数据同化、海洋数字孪生、海洋多模态智能计算等关键技术,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在深海开发方面,突破多金属结核、深海稀土、富钴铁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深海能源资源高精度勘探技术,研发深海高效智能勘探机器人、绿色高性能海底作业集矿机、海底原位碳封存等关键装备及其配套设备;在空天信息方面,突破空天动力结构服役安全试验装置建设技术、新能源航空动力关键技术、空天动力增材制造技术;在类脑智能方面,重点开展类脑算法等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研发设计新型类脑计算模型,推进脑机接口芯片、神经形态芯片、异构融合芯片和脑仿真模拟芯片应用;在量子信息方面,积极布局量子工业测量,探索量子传感与成像技术在海洋领域实践应用,开展金融数据量子加解密传输服务等研发创新;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方面,重点发展以磷化铟、氧化镓等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突破晶圆衬底制造关键技术;在卫星互联网方面,开展天启物联网星座、低轨未来出行星座测运控与运营服务,增强高通量通信卫星、高精度低轨导航卫星等运营能力,实施“星海互联”工程,落地国内首个低轨卫星互联网海洋行业数据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