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风采】理事单位——厦门大学
日期:2023-03-06阅读:254
单位介绍:
厦门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23年,是初创时期首批建立的理学系科之一,自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以来,学院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包括“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嘉庚创新实验室Logo
嘉庚创新实验室于2019年由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依托厦门大学建设,是福建首批四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以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为己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能源和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科技加速器”和“产业发动机”,为支撑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平台
科研平台拥有X射线衍射仪(XRD)、球差电镜、300KV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稳态瞬态光致发光谱仪(PL)、电子顺磁共振谱仪(EPR)等大型分析设备,能够为氧化镓项目的实施提供完备的测试表征。另外,嘉庚创新实验室拥有各种先进的微纳加工和测试设备,如全亚洲最安静的无噪音实验室、分子束外延系统、电子束曝光系统、超低温半导体测试系统等,将为本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嘉庚创新实验室微纳加工平台
研发团队:
本研发团队依托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聚焦半导体物理化学、半导体器件物理学、表面物理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致力于开发新型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目前团队研发重点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制备、表界面及光电性质调控与氧化镓基光电子器件的开发。本团队与国内外同步辐射光源及多个课题组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有主要成员18名,迄今已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Phys. Rev. Lett.、 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 140 余篇。
科研团队成果展报
研发团队合影
成果展示:
氧化镓(Ga2O3)是继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之后的一种新兴的宽禁带半导体,具有热稳定性好、禁带宽度大、紫外吸收系数大、材料易加工等优点,在深紫外光电探测以及超高压功率器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使用氧化镓制作的光电探测器可以实现高灵敏度、低虚警率、良好的抗干扰性,在导弹跟踪、火灾预警和深空探测等诸多关键应用场景中增强态势识别能力。功率器件方面可以实现更耐高压、更小体积、更低损耗,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在能源方面的消耗。到2030年,氧化镓半导体市场规模预测将达到15亿美元。
本研发团队聚焦开发氧化镓高质量外延薄膜生长制备技术以及光电性能系统调控,围绕氧化镓微观电子结构、缺陷与掺杂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关于氧化镓高质量外延薄膜生长、光电探测器开发、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开发等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研究,现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氧化镓光电探测器及其封装、氧化镓薄膜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