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论文】名古屋大学针对氧化镓p型瓶颈的新策略:利用Ni离子注入+氧退火研究Ga₂O₃的p型层形成
日期:2025-09-02阅读:18
由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发布了一篇名为 p-type layer formation study for Ga2O3 by employing Ni ion implantation with two-step oxygen plasma and thermal annealing(利用 Ni 离子注入结合两步氧等离子体处理和热退火研究 Ga2O3 的 p 型层形成)的文章。
背 景
Ga2O3 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效功率器件的潜力材料,其 Baliga 优值 (BFOM) 在单极器件中仅次于金刚石,优于 Si、SiC 和 GaN。对于化合物半导体而言,晶体质量及 p 型受主层和 n 型施主层的实用化制备技术,是器件多样化与规模化的关键。目前,SiC 肖特基二极管已逐步应用于逆变器,但其高成本与高温加工工艺限制了市场拓展,同时 SiC 在双极 pn 结器件中存在退化问题。相比之下,Ga2O3 兼容熔融生长方法,成本更低,但实用的双极 pn 二极管尚未实现。已有研究提出在 Ga2O3 衬底上沉积 p 型 NiO 异质层,并尝试了多种工艺(如溅射、脉冲激光沉积、多元醇还原和 Ni 合金化),证明其在电场弛豫和空穴注入中具有潜力。然而,溅射 NiO 薄膜难以在分子尺度上与 Ga2O3 保持均匀稳定接触,类似于 Si 器件中非热氧化 SiOx 层的局限。鉴于此,本研究参考 Si 热氧化过程,旨在探索一种可广泛适用于 Ga2O3 器件的实用 p 型功能层,用于空穴注入与结稳定化。
主要内容
本文展示了在氧化镓(Ga2O3)中形成稳定局部或平面型 p 型层的情况。研究者的理念是使用氧化镍(NiO)作为掺杂剂。该工艺包括:将 58Ni 离子注入氧化镓衬底,随后激活并改善注入的 58Ni 的结晶度,通过低温氧自由基等离子体退火(O-PA)和氧气快速热退火(O2-RTA)形成 NiO 掺杂层。为验证该概念的可行性,研究者进行了基本实验。结果表明,O-PA 比 O2-RTA 更有效地修复了 58Ni 注入所引起的损伤。本文展示了使用 Ga2O3 衬底制造的 Ga2O3 二极管结构的典型层评估结果,包括正向和反向电学特性 ["NiO 掺杂:"Ni/Ga2O3:NiO(p)/ Ga2O3:Sn (n)/Ti,和 "Ni/Schottky:"Ni/Ga2O3:Sn (n)/Ti]。其中,NiO 掺杂二极管采用最高 Ni 注入浓度 1020 cm-3,并在 O-PA 和 O2-RTA 处理后制备而成。采用两步退火(低温 O-PA(300°C,1 小时)和 O2-RTA(950°C,1 小时))处理的 NiO 掺杂二极管表现出明显的双极整流特性,其正向导电能力是 Ni/Schottky 二极管的两倍多。通过电子衍射(ED)分析对 NiO 掺杂二极管表面进行了评估。NiO 掺杂区的衍射图案与 Ga2O3 衬底相似,但仍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认为 NiO 掺杂工艺会在掺杂区域产生受主。研究者期望所提出的概念能够用于制造双极 Ga2O3 器件以及其他具有实用受主层的双极化合物半导体。
结 论
本研究通过 Ni 离子注入结合两步退火(低温 O-PA 与高温 O2-RTA)在 Ga2O3 中成功形成了结晶化的 NiO 掺杂层。尽管该层呈现较高电阻率,推测源于深受主能级,但其依然保持单晶特性并发挥 p 型导电作用。优化退火条件下制备的 NiO 掺杂二极管表现出 74 A/cm2 的正向电流密度和接近 Ga2O3 内建电势的结特性,明显优于同基底 Ni/Schottky 二极管。结构与成分分析进一步证实,该层为厚度约 0.1 μm 的 NiO/Ga2O3 晶体薄层,能够有效实现空穴注入。综上,所提出的工艺利用常规离子注入和退火方法实现了 Ga2O3 中实用 p 型层的制备,为双极型 Ga2O3 器件及其他化合物半导体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图1 Ga2O3 受主掺杂的概念示意图。(a) Ga2O3 衬底;(b) Ni 离子注入;(c) (1) O活化,(2) O2氧化与退火以实现结晶;(d) 材料浓度分布。

图2 在 Ga2O3 衬底中注入的 Ni 深度和浓度分布。

图3 对 Ni(1×1018 cm−3)注入的 β-Ga2O3 衬底及其退火后样品的 SR 分析:(a) 注入 Ni 后的情况;(b) 经 O-PA(300 °C,1 h)处理后的情况;(c) 经 O-PA(300 °C,4 h)处理后的情况;(d) 经 O2-RTA(500 °C,10 min)处理后的情况。

图4 β-Ga2O3 的扩展电阻测试结果:(a) 注入 Ni(1×1018 cm−3);(a-1) 注入后情况,(a-2) 经 O-PA 处理后情况。 (b) 注入 Ni(1×1020 cm−3);(b-1) 注入后情况,(b-2) 经 O-PA 处理后情况。

图 5 Ni 注入并经氧等离子体退火处理的 Ga2O3 与未处理的 Ga2O3 表面(AFM)。(a) Ni 注入(1×1020 cm−3)并经 O-PA(300 °C × 1 h)处理后的图示,(b) 未处理的 Ga2O3 表面。

图6 测试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特性评估。

图7 部分选定物质的能量势:Ga2O3、NiO、Ni 和 Ti。

图 8. 样品 A2 的 SIMS 与 SR 分析:Ni 注入浓度为 1 × 1020 cm-3,经 O-PA(300 °C,1 h)及 O2-RTA(950 °C,10 min)处理。(a) SIMS 数据;(b) SR 数据与构造。

图 9. 样品 A2 的 TEM 与 ED 分析:Ni 注入浓度为 1 × 1020 cm-3,经 O-PA(300 °C,1 h)及 O2-RTA(950 °C,10 min)处理。(a) TEM 数据;(b) ED 数据。
DOI:
doi.org/10.1063/5.028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