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会员单位——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系

日期:2023-08-04阅读:198

单位介绍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80.64万平方米。学校正与眉山市合作共建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70位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是四川大学规模最大和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由原四川大学的物理系和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720所)、原成都科技大学的应用物理系和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以及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华西基础医学物理教研室于2001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设有三个系(物理学系、核工程与核技术系、微电子学系)、两个教学中心(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和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两个研究所(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基金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数十项,年均各类进校科研经费7500万元左右,2021年科研经费超过8400万元。同时学院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ITER专项)、国家惯性约束聚变专项(ICF专项)、锦屏山深地科学实验室以及高能宇宙线探测器望远镜阵列预研计划(LHAASO)等国家计划的承担及参与单位。学院先后获得国家及部、省、市级科研奖励近30项, 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Science发表论文3篇,  Nature子刊、 PNAS, Phys. Rev.Lett.等高水平论文670余篇。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科研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微电子学系的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现在是“辐射物理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建有微电子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中英新材料联合研究所,拥有微电子平面工艺实验室、微电子器件分析测试实验室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目前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设计、辐照效应、抗辐射加固及器件可靠性研究是微电子学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已先后获得多个国家、省部级和横向项目的支持。